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 Freud)。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人文背景,其观点方法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经过众多的心理学家的努力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众多派别,不仅在西方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成为一种影响了当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社会思潮。其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影响更是入木三分,以致于“不考虑精神分析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整个面貌及其某些基本特征和方向。”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动机、人格、社会化、态度、群体动力学等理论领域。当代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C. G.Jung)。

(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人能体验到的部分;而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与本能有关的欲望部分,这些欲望和冲动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的控制而压抑到意识之下,虽然不被意识但未被泯灭,仍在不断活动,随时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之中,这可召回的部分就是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前意识。人被压抑的欲望以性欲为主,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在的力量促使人去寻求一种不受约束的快乐或快感,他称之为"力比多""力比多"是人的本能能量,是人作出一切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源动力,自我本能和性本能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可以合成卫生的本能;与之相对的是死的本能,即个体可能存在的某种侵略、破坏或自我毁灭的本能。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有本能和欲望组成,“力比多”在人格结构中与本我联为一体;超我则按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按至善的原则活动,遵循伦理原则;自我是人格的意识部分,既要满足本我的即刻要求,又要按超我的客观要求行事,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依现实可以允许的尺度而控制和压抑本我的冲动,使我们经历到的真实存在。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亦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个体身上的平衡过程。另外,梦的解释,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等也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点内容。

(2)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与弗洛伊德认为情结的产生源于个体早期童年生活中的创伤性经历不同,荣格认为情结的产生还一定有人类本性之中某种更深层的原因。荣格在分析个体的人格时把个体结构看作是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统一体。正是在这种探索中,将弗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概念发展为集体无意识,其主要内容是"原型",即遗传的先天倾向。他认为人们的科学和艺术创造活动都是原型在起作用。荣格的精神分析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1881年成为医生,专攻精神病学,后不久开始从事使他后来声名昭著的精神分析研究。1908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他创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19年创建国际精神分析学出版社。他认为本能的冲动与社会的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它在社会压力作用下得到升华之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本能被区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人依赖于这两种本能而完成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生命进化过程。同时他在潜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是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人格的发展也就是奔我、自我和超我在个体身上的平衡过程,其实质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弗洛伊德将挫折和死的本能视为个体侵犯和攻击的根源,而消除的主要机制是包括压抑、升华与移置、字句作用等在内的自我防御。其代表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性欲理论三讲》、《精神分析引论》、《超越愉快原则》、《文明与不满》、《群众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和本我》、《图腾和禁忌》、《摩西一神教》。

新精神分析学家——霍妮

卡伦.霍妮(Karen.Horney),1885-1952,出生在德国的汉堡。191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4-1918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学习和工作。1919年私人开业。1932年移居美国,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1934年她私人开业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后因与正统的弗洛依德学说决裂,她建立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任主任直到去世。霍妮虽然也完全接受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无意识、压抑、心理防御机制等,但她与弗洛依德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社会与文化因素的作用,强调当前现实生活的压力。她认为人的本性中本不存在所谓基本正常的倾向,因此,也不存在对所有个体都有解释力的“常态心理学”,所有对于个体心理或个体行为的分析都是基于某一特定文化的思考,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他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而决定的。她的主要贡献是使病理心理学重新面对现实的冲突(婚姻、职业、文化等),提出了社会适应不良的概念。主要著作有《我们的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精神分析的新道路》等。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