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成才提出的挑战,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挑战,而且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挑战。
世纪之交,发生在大学生中的一系列不幸事件,常常引起人们的反思:
例1:
在某大学男生宿舍里,两个学生为开窗与关窗之事发生了争执:一个要开窗,一个要关窗。争执不下,甲生用刀刺死了乙生,甲生也因此断送了自己的一生。区区小事,演变成杀人的悲剧。
例2:
某女生,21岁,大学三年级。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家中的“好孩子”和学校的“好学生”。上大学是免试保送,入学后享受最高的奖学金。可是,1999年的元旦刚过,她却从宿舍的六楼跳下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是什么原因使她走上了这条轻生之路?事后,人们从遗书中获悉,她之所以轻生只是因为她预感到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难以名列前茅。
例3:某大学少年班一高才生,智商160以上。因与同学相处不好而落落寡欢。后来迷上了佛教,沉溺于佛教经文。一日,他独自一人步入深山之中,从此杳无音讯。
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除了令人深感痛心外,还促使人们探究原因。造成这类悲剧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责任,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原因: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太差。
那么,什么是心理素质?为什么一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21世纪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什么挑战?我们应如何提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个性等方面比较稳定的品质。心理素质不是一种遗传素质,而是在脑和神经系统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同环境与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品质。人的智力是否健全,情感是否容易控制,意志是否坚韧而富于自制,性格是否坚强并能经受挫折,这是都是人的心理素质表现的特点。
21世纪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向大学生成才应具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国际教育基金会总裁浚溟先生说:“人类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就必须从改变人心入手。”那么,21世纪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